文化周刊丨上山、下海、入馆、悦文……一路清凉到海南
文化周刊丨上山、下海、入馆、悦文……一路清凉到海南
文化周刊丨上山、下海、入馆、悦文……一路清凉到海南■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jìzhě)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
“不开玩笑,我要去海南避暑(bìshǔ)了!”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帖子,引来(yǐnlái)不少网友跟帖:“刚从(cóng)海南回来,不是很热,颠覆认知。”“我每年暑假都带孩子去陵水避暑,别人都不信(bùxìn)。”“海风吹着很舒服!”……
海南、清凉,看似不搭界的一对词,实则藏(cáng)着热带海岛独有的气候(qìhòu)密码。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5℃~25.6℃之间,四面环海,海风送爽。海南的别样(biéyàng)清凉,只有身处(shēnchù)其中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里的舒爽。
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沿着“上山、下海、入馆、悦文”的(de)官方清凉攻略足迹,探访(tànfǎng)多个市县,看看在旅途中如何一路清凉游海南。
游客在陵水分界洲岛海边体验摩托艇水上项目,尽情享受清凉。海南日报全媒体(méitǐ)记者(jìzhě) 张茂 摄
盛夏时节,漫步(mànbù)琼中百花岭(lǐng)山间,你会听到两种声音:头顶,遮天的树荫下,蝉鸣如雷;脚下,滔滔的流水(liúshuǐ),哗啦(huālā)奔腾。这种特有的声音贯穿成游人的登山“BGM”(背景音乐),在树荫和流水的交错下,让人在炎炎夏日走入清凉世界。
作为海南中部首个按5A级(jí)旅游景区打造的(de)雨林文化(wénhuà)旅游区,海南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里有丰富的雨林自然景观。行走在登上百花岭瀑布的石阶上,一路藤萝缠绕、老茎生花,每一口呼吸都有直达(zhídá)心肺的舒爽感。
沿着石阶一路向上,不过20多分钟,百花瀑布便豁然出现在眼前。那水流如一条素白的绸缎,从崖顶倾泻而下,击(jī)在下方的岩石上,溅起(qǐ)万千如银珠般的水花。在瀑边(pùbiān)稍立片刻,脸颊、裤脚、衣领便都被细密的水珠浸得润润的,方才还缠身(chánshēn)的暑气仿佛被这清凉(qīngliáng)的水雾悄悄卷走,只剩下透心的舒爽。
百花岭的清凉最叫人有体验感的是名为“雨林穿梭速滑”的游玩项目。这条速滑道长达2000多米,游人两(liǎng)两一组坐在(zuòzài)小皮艇上,顺着(shùnzhe)玻璃栈道(zhàndào)上的水流顺势而下——时而急转弯,被离心力推着贴向艇边,时而俯冲滑行,感受(gǎnshòu)雨林植物从眼前掠过。整段路程像一场穿梭在雨林中的过山车,比任何解暑良方都来得鲜活。
百花岭最有清凉(qīngliáng)体验感的“雨林(yǔlín)穿梭速滑”游玩项目。 百花岭景区供图
据介绍,百花岭景区将于7月中旬至8月底推出清凉节活动,既有(jìyǒu)适合亲子(qīnzǐ)互动的趣味项目,也有契合年轻人喜好的潮玩体验,还有满足中老年人需求的休闲度假内容。景区还将高山雨林茶从传统煮(zhǔ)泡改为冰饮形式,让游客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山间独特(dútè)清凉。
午后,太阳高照,许多人对这强烈的阳光唯恐避之不及,在万宁日月湾的沙滩上,一群年轻人则在烈日(lièrì)下逐浪(zhúlàng)。阳光、海滩、冲浪,速写出了一幅青春热烈的模样(múyàng)。
他们(tāmen)脚踩冲浪板奔向翻涌的(de)浪花,浪尖起身时,海风裹挟着海水的凉意扑面而来(pūmiànérlái),将正午的暑气扫得一干二净。哪怕不慎落水,咸涩(xiánsè)的海水也带着恰到好处的清凉,来自成都的冲浪者王向说:“这比内陆午后黏腻的空气要舒爽太多。”
下午4时(shí)许,阳光褪去了几分锋芒,滩涂带着海水(hǎishuǐ)的(de)温润,沙滩上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家长们牵着孩子在浅滩追着小螃蟹,浪花漫过脚踝时,总能引来一串清脆的笑闹。
“你看这沙子凉丝丝的,踩上去很舒服!”来自(láizì)武汉的游客李书岳正帮女儿把小水桶灌满海水,小姑娘蹲在沙滩上专注地堆着沙堡(shābǎo),额角的碎发(suìfā)被海风吹得轻轻扬起。
李书岳笑着晃了晃手里的防晒霜,“来之前朋友都说‘疯了吧,带娃去海南挨晒’,结果来了才发现,海风一吹比家里空调(kōngtiáo)房舒服多(duō)了。”她说孩子天天追着问“妈妈明天还来挖沙子吗(ma)?”
在三亚湾海边,小朋友乐享清凉。海南日报(hǎinánrìbào)特约记者 陈文武 摄
在日月湾国家冲浪队(duì)训练基地前的一处椰林里,数十个遮阳伞撑起,每(měi)把伞下年轻人三三两两地躺在沙发上,海风阵阵带来清凉快意。
来自广州的游客杨霖晶和朋友们摆着不同的姿势拍照,她说:“万宁太chill(松弛)了!和夏天简直是绝配(juépèi)。”当天,她们一行(yīxíng)三人早上去冲浪游泳,下午在海边放松(fàngsōng)休闲,傍晚又去玩了摩托艇,一天把(bǎ)“玩海”的花样翻个遍,解暑又尽兴。
当热浪席卷,恒温25℃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也(yě)是游人(yóurén)的理想避暑胜地。
在陵水新村镇潟湖水岸,外观如一顶“疍家帽(jiāmào)”的海南疍家博物馆吐纳着大海的气息,海风吹来悠扬(yōuyáng)的疍歌,带游客走进这个(zhègè)视水为陆、以舟为室、浮游江海的群体,体验疍家人的清凉生活。
走进疍家博物馆,这里以展演融合的(de)方式讲述着海南疍家文化。你可以登上“渔船”,透过光影看疍家渔人潜入碧波、打捞珍珠的身影;你可以驻足(zhùzú)疍家船屋模型前,船顶的竹编凉棚、舱侧(cāngcè)的透气舷窗,都藏(cáng)着海上(hǎishàng)纳凉的智慧;再往里走,展区还原了疍家人的“海上厨房”,晾晒着的咸鱼干泛着琥珀色,配上一碗稀饭(xīfàn),便是夏日的清凉滋味。
海南疍(dàn)家博物馆馆长林桐哲告诉记者,“自2023年开放参观(cānguān)以来,博物馆已经接待了20万左右的游客,研学团队(tuánduì)2万人次。临近暑期,博物馆的研学课程中不仅有疍家文化讲解,还有疍家传统非遗结网,疍家帽编织等手工体验课程等。”在(zài)这里(zhèlǐ),既能(néng)触摸疍家人与海共生的智慧,又能在沉浸式体验中避开烈日,让文化研学也带着清爽的海味。
悦耳的(de)山歌时时(shíshí)萦绕,随处可见的黎族(lízú)阿婆织锦、编藤,全景式展示黎族男女的嫁娶风俗,把黎族文化搬到舞台上……走进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如同走进一家黎族文化的动态(dòngtài)博物馆,是游览,更是品读。
“阿妹,快来喝一杯鹧鸪(zhègū)茶!”走在景区,时常会(huì)被热情的(de)阿姐拦下,与其说他们是景区里的“NPC”,不如说是鲜活的文化使者。顺着阿姐的指引(zhǐyǐn),记者走进黎族船型屋,这里虽为造景(zàojǐng),却逼真还原了传统民居的风貌,“我们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黎族阿姐林金妹说。如今,她每日向(xiàng)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黎族生活,言语间尽是满足与快乐。
“如果来(lái)三亚,只能去一个地方,我一定会选鹿回头。”傍晚时分,在三亚鹿回头山顶上,来自河南的(de)游客陈树砚毫不掩饰(háobùyǎnshì)对(duì)这里的爱意,“你看这海风多舒爽,这眼前的景象多美,张开双臂你就能拥抱三亚的夏天!”
顺着他目光的(de)方向看去,整个三亚尽收眼底,落日把海面染成金色,城市的灯光正沿着海岸线(hǎiànxiàn)次第亮起。晚风穿林而过,带着山脚下椰林与海水的混合气息,吹散了白日最后一丝燥热,站在(zài)观景台(guānjǐngtái)的人们,享受着独属三亚的清凉舒适。
夜幕中的鹿回头山顶,热闹得恰到好处。沿山路蜿蜒而上,百余米长的山道一侧,小摊、店铺一字排开,现烤的椰丝饼飘(piāo)着焦香,冰桶里(lǐ)镇(zhèn)着的水果茶,贝壳风铃也和晚风(wǎnfēng)缠在一起叮当作响,夏日尽显生动浪漫。
半山腰有个小舞台,有人在那儿唱歌(chànggē)弹琴。大家随便站着(zhe)或蹲着,有的手里(shǒulǐ)举着冰镇椰子,有的拿着扇子跟着节奏晃动。大家边看边聊,脸上都带着笑意,大概是这热闹劲儿和凉快的风,让人觉得挺舒服。
三亚鹿回头旅游发展(fāzhǎn)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世理介绍,景区正是依托夜间凉爽的(de)气候优势,打造了丰富的清凉夜游体验,如每天(měitiān)夜间上演的舞蹈演艺、乐队驻唱、魔术表演等活动,让游客在山间(shānjiān)晚风里既能感受热闹氛围,又能避开白日暑气。
海南的(de)夏天,早已打破“只有炎热”的刻板印象。在这里,避暑不是躲进空调房的妥协,而是与自然相拥的畅快。正如那些在社交平台分享“海南避暑”的网友所说,这片海岛上藏着太(tài)多关于清凉的惊喜,等(děng)着每一个人来亲身体验,亲身收藏(shōucáng)。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jìzhě) 刘晓惠 实习生 劳兰婷
“不开玩笑,我要去海南避暑(bìshǔ)了!”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帖子,引来(yǐnlái)不少网友跟帖:“刚从(cóng)海南回来,不是很热,颠覆认知。”“我每年暑假都带孩子去陵水避暑,别人都不信(bùxìn)。”“海风吹着很舒服!”……
海南、清凉,看似不搭界的一对词,实则藏(cáng)着热带海岛独有的气候(qìhòu)密码。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5℃~25.6℃之间,四面环海,海风送爽。海南的别样(biéyàng)清凉,只有身处(shēnchù)其中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这里的舒爽。
近日,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沿着“上山、下海、入馆、悦文”的(de)官方清凉攻略足迹,探访(tànfǎng)多个市县,看看在旅途中如何一路清凉游海南。

游客在陵水分界洲岛海边体验摩托艇水上项目,尽情享受清凉。海南日报全媒体(méitǐ)记者(jìzhě) 张茂 摄
盛夏时节,漫步(mànbù)琼中百花岭(lǐng)山间,你会听到两种声音:头顶,遮天的树荫下,蝉鸣如雷;脚下,滔滔的流水(liúshuǐ),哗啦(huālā)奔腾。这种特有的声音贯穿成游人的登山“BGM”(背景音乐),在树荫和流水的交错下,让人在炎炎夏日走入清凉世界。
作为海南中部首个按5A级(jí)旅游景区打造的(de)雨林文化(wénhuà)旅游区,海南百花岭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里有丰富的雨林自然景观。行走在登上百花岭瀑布的石阶上,一路藤萝缠绕、老茎生花,每一口呼吸都有直达(zhídá)心肺的舒爽感。
沿着石阶一路向上,不过20多分钟,百花瀑布便豁然出现在眼前。那水流如一条素白的绸缎,从崖顶倾泻而下,击(jī)在下方的岩石上,溅起(qǐ)万千如银珠般的水花。在瀑边(pùbiān)稍立片刻,脸颊、裤脚、衣领便都被细密的水珠浸得润润的,方才还缠身(chánshēn)的暑气仿佛被这清凉(qīngliáng)的水雾悄悄卷走,只剩下透心的舒爽。
百花岭的清凉最叫人有体验感的是名为“雨林穿梭速滑”的游玩项目。这条速滑道长达2000多米,游人两(liǎng)两一组坐在(zuòzài)小皮艇上,顺着(shùnzhe)玻璃栈道(zhàndào)上的水流顺势而下——时而急转弯,被离心力推着贴向艇边,时而俯冲滑行,感受(gǎnshòu)雨林植物从眼前掠过。整段路程像一场穿梭在雨林中的过山车,比任何解暑良方都来得鲜活。

百花岭最有清凉(qīngliáng)体验感的“雨林(yǔlín)穿梭速滑”游玩项目。 百花岭景区供图
据介绍,百花岭景区将于7月中旬至8月底推出清凉节活动,既有(jìyǒu)适合亲子(qīnzǐ)互动的趣味项目,也有契合年轻人喜好的潮玩体验,还有满足中老年人需求的休闲度假内容。景区还将高山雨林茶从传统煮(zhǔ)泡改为冰饮形式,让游客在炎炎夏日中感受山间独特(dútè)清凉。
午后,太阳高照,许多人对这强烈的阳光唯恐避之不及,在万宁日月湾的沙滩上,一群年轻人则在烈日(lièrì)下逐浪(zhúlàng)。阳光、海滩、冲浪,速写出了一幅青春热烈的模样(múyàng)。
他们(tāmen)脚踩冲浪板奔向翻涌的(de)浪花,浪尖起身时,海风裹挟着海水的凉意扑面而来(pūmiànérlái),将正午的暑气扫得一干二净。哪怕不慎落水,咸涩(xiánsè)的海水也带着恰到好处的清凉,来自成都的冲浪者王向说:“这比内陆午后黏腻的空气要舒爽太多。”
下午4时(shí)许,阳光褪去了几分锋芒,滩涂带着海水(hǎishuǐ)的(de)温润,沙滩上的人群渐渐多了起来。家长们牵着孩子在浅滩追着小螃蟹,浪花漫过脚踝时,总能引来一串清脆的笑闹。
“你看这沙子凉丝丝的,踩上去很舒服!”来自(láizì)武汉的游客李书岳正帮女儿把小水桶灌满海水,小姑娘蹲在沙滩上专注地堆着沙堡(shābǎo),额角的碎发(suìfā)被海风吹得轻轻扬起。
李书岳笑着晃了晃手里的防晒霜,“来之前朋友都说‘疯了吧,带娃去海南挨晒’,结果来了才发现,海风一吹比家里空调(kōngtiáo)房舒服多(duō)了。”她说孩子天天追着问“妈妈明天还来挖沙子吗(ma)?”

在三亚湾海边,小朋友乐享清凉。海南日报(hǎinánrìbào)特约记者 陈文武 摄
在日月湾国家冲浪队(duì)训练基地前的一处椰林里,数十个遮阳伞撑起,每(měi)把伞下年轻人三三两两地躺在沙发上,海风阵阵带来清凉快意。
来自广州的游客杨霖晶和朋友们摆着不同的姿势拍照,她说:“万宁太chill(松弛)了!和夏天简直是绝配(juépèi)。”当天,她们一行(yīxíng)三人早上去冲浪游泳,下午在海边放松(fàngsōng)休闲,傍晚又去玩了摩托艇,一天把(bǎ)“玩海”的花样翻个遍,解暑又尽兴。
当热浪席卷,恒温25℃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也(yě)是游人(yóurén)的理想避暑胜地。
在陵水新村镇潟湖水岸,外观如一顶“疍家帽(jiāmào)”的海南疍家博物馆吐纳着大海的气息,海风吹来悠扬(yōuyáng)的疍歌,带游客走进这个(zhègè)视水为陆、以舟为室、浮游江海的群体,体验疍家人的清凉生活。
走进疍家博物馆,这里以展演融合的(de)方式讲述着海南疍家文化。你可以登上“渔船”,透过光影看疍家渔人潜入碧波、打捞珍珠的身影;你可以驻足(zhùzú)疍家船屋模型前,船顶的竹编凉棚、舱侧(cāngcè)的透气舷窗,都藏(cáng)着海上(hǎishàng)纳凉的智慧;再往里走,展区还原了疍家人的“海上厨房”,晾晒着的咸鱼干泛着琥珀色,配上一碗稀饭(xīfàn),便是夏日的清凉滋味。
海南疍(dàn)家博物馆馆长林桐哲告诉记者,“自2023年开放参观(cānguān)以来,博物馆已经接待了20万左右的游客,研学团队(tuánduì)2万人次。临近暑期,博物馆的研学课程中不仅有疍家文化讲解,还有疍家传统非遗结网,疍家帽编织等手工体验课程等。”在(zài)这里(zhèlǐ),既能(néng)触摸疍家人与海共生的智慧,又能在沉浸式体验中避开烈日,让文化研学也带着清爽的海味。
悦耳的(de)山歌时时(shíshí)萦绕,随处可见的黎族(lízú)阿婆织锦、编藤,全景式展示黎族男女的嫁娶风俗,把黎族文化搬到舞台上……走进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如同走进一家黎族文化的动态(dòngtài)博物馆,是游览,更是品读。
“阿妹,快来喝一杯鹧鸪(zhègū)茶!”走在景区,时常会(huì)被热情的(de)阿姐拦下,与其说他们是景区里的“NPC”,不如说是鲜活的文化使者。顺着阿姐的指引(zhǐyǐn),记者走进黎族船型屋,这里虽为造景(zàojǐng),却逼真还原了传统民居的风貌,“我们小时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黎族阿姐林金妹说。如今,她每日向(xiàng)五湖四海的游客展示黎族生活,言语间尽是满足与快乐。
“如果来(lái)三亚,只能去一个地方,我一定会选鹿回头。”傍晚时分,在三亚鹿回头山顶上,来自河南的(de)游客陈树砚毫不掩饰(háobùyǎnshì)对(duì)这里的爱意,“你看这海风多舒爽,这眼前的景象多美,张开双臂你就能拥抱三亚的夏天!”
顺着他目光的(de)方向看去,整个三亚尽收眼底,落日把海面染成金色,城市的灯光正沿着海岸线(hǎiànxiàn)次第亮起。晚风穿林而过,带着山脚下椰林与海水的混合气息,吹散了白日最后一丝燥热,站在(zài)观景台(guānjǐngtái)的人们,享受着独属三亚的清凉舒适。
夜幕中的鹿回头山顶,热闹得恰到好处。沿山路蜿蜒而上,百余米长的山道一侧,小摊、店铺一字排开,现烤的椰丝饼飘(piāo)着焦香,冰桶里(lǐ)镇(zhèn)着的水果茶,贝壳风铃也和晚风(wǎnfēng)缠在一起叮当作响,夏日尽显生动浪漫。
半山腰有个小舞台,有人在那儿唱歌(chànggē)弹琴。大家随便站着(zhe)或蹲着,有的手里(shǒulǐ)举着冰镇椰子,有的拿着扇子跟着节奏晃动。大家边看边聊,脸上都带着笑意,大概是这热闹劲儿和凉快的风,让人觉得挺舒服。
三亚鹿回头旅游发展(fāzhǎn)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世理介绍,景区正是依托夜间凉爽的(de)气候优势,打造了丰富的清凉夜游体验,如每天(měitiān)夜间上演的舞蹈演艺、乐队驻唱、魔术表演等活动,让游客在山间(shānjiān)晚风里既能感受热闹氛围,又能避开白日暑气。
海南的(de)夏天,早已打破“只有炎热”的刻板印象。在这里,避暑不是躲进空调房的妥协,而是与自然相拥的畅快。正如那些在社交平台分享“海南避暑”的网友所说,这片海岛上藏着太(tài)多关于清凉的惊喜,等(děng)着每一个人来亲身体验,亲身收藏(shōucáng)。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