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金种子”改写盐碱地产粮史——“齐民27号”创黄河三角洲亩产1200斤奇迹

体育正文 36 0

“金种子”改写盐碱地产粮史——“齐民27号”创黄河三角洲亩产1200斤奇迹

“金种子”改写盐碱地产粮史——“齐民27号”创黄河三角洲亩产1200斤奇迹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7日讯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明如(míngrú)月、董建华、陆楠、张悦强 通讯员张晨璐、刘亚超)“三夏”农忙时节,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nóngyè)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曾经荒凉的盐碱滩涂(tāntú)上,翻滚着令人心醉的金色麦浪。种粮大户聂建伟站在田埂上,手捧着沉甸甸的麦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先是中度盐碱地,打八九百斤(jīn)(bǎijīn),想提高产量的话确实是很难的事(shì)。今年能产到1200斤,真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没敢都种上,就种了100多亩(齐民(qímín)27号),占三分之一的面积。当时播种等(děng)都是农高区(nónggāoqū)的刘凯老师来指导着干的,让我们种植户感觉心里非常踏实。今年看到品种很好以后,周围农户都来打听这个(zhègè)品种,想种点试一试。” 山东省(shāndōngshěng)农业集团东营分公司的农技专家刘凯(中间) 聂建伟口中的(de)(de)(de)刘凯,是山东省农业集团东营分公司的农技专家(zhuānjiā),也是这场(zhèchǎng)盐碱地(yánjiǎndì)变革的推动者之一。当聂建伟等农户带着盐碱地产量瓶颈(píngjǐng)求助时,在当地农委牵线下,“齐民27号”成为破局的关键。农技专家刘凯表示:“我们公司有很多品种,看到他地的情况后(hòu)推荐他尝试‘齐民27号’。他也愿意尝试新的品种,但是自己拿不准。通过这次的第一次试种,印证了这个产品在黄三角盐碱地上的有很好的表现,也为其他盐碱地比较多的农户在品种选择上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 这粒(zhèlì)被当地人誉为“盐碱地金种子”的“齐民27号”,由淄博禾丰种业公司于2024年5月推出,蕴含着十足(shízú)的科技“硬实力”。它具有茎秆坚韧、株高(gāo)适中、抗倒伏能力强的特点,尤其适应盐碱地干旱缺水的环境。更独特的是,出厂前每粒种子都(dōu)包裹着特制的多功能(duōgōngnéng)种衣剂——内含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及微量元素,为种子萌发和幼苗抵御根茎病害提供了坚实的保护(bǎohù)。 去年10月中旬,8000斤饱满光亮、包裹着“科技铠甲”的“齐民27号”种子准时运抵聂建伟的地头。良种配良法,田间管理是盐碱地高产的关键。针对盐碱地出苗难、易返盐的痛点(tòngdiǎn),农技(nóngjì)专家刘凯为聂建伟制定了全套方案。“在种植前会指导他们怎么做播前土地的整理,秸秆还田的水平控制、土壤耕作的深度及程度。在越冬期(qī)、返青期,包括后期的抽穗、灌浆(guànjiāng)期,我们都(dōu)会到地里跟踪小麦群体的动态,生长发育(shēngzhǎngfāyù)情况以及虫害发生情况,做了针对性(zhēnduìxìng)的指导。” 淄博禾丰种业(zhǒngyè)董事长、育种专家朱俊科(中间) 盐碱(yánjiǎn)地(yánjiǎndì)(yánjiǎndì)创出亩产超1200斤的(de)奇迹,彰显了科技赋能盐碱地的巨大潜力。这粒“金种子”,凝聚着农业科研人员半个世纪的坚守与创新。淄博禾丰种业董事长、育种专家朱俊科称:“我们这个品种在盐碱地取得高产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团队首席专家赵檀方自70年代初期做小麦育种,50余年来,一直深耕抗旱研究。抗旱与耐盐碱基因连锁,我们的品种在盐碱地又有一定的突破,与这个关系是很有关联的。原来做小麦育种是一年一代,现在一年四代,原来十几年完成的事,现在两到三年就完成了。改良(gǎiliáng)盐碱地是世界性难题,我们不能改良它(tā)只能适应它。现在的育种目标就是(jiùshì)围绕着‘三心’品种,让(ràng)老百姓种地省心、经销商放心、管理部门安心(ānxīn)。下一步我们将在更深盐碱度的条件下进行筛选试验(shìyàn),为实现(shíxiàn)‘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zìjǐ)手中’贡献岀团队的力量。” 从盐碱荒滩到蕴藏(yùncáng)希望的(de)金色粮仓,黄河三角洲的蜕变,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缩影。山东农业大学于元杰教授表示,在耕地减少、人口增长的背景下,开发盐碱地已成为(chéngwéi)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答题。“提高(tígāo)粮食产量可以提高单产,眼前(yǎnqián)提高单产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盐碱地开发愈发重要。山东省盐碱地有(yǒu)很大的面积,今年小麦大面积亩产突破(tūpò)600公斤(1200斤)本就很难,在盐碱地上更是难上加难(nánshàngjiānán)!之所以得以(déyǐ)实现,得益于有成熟的盐碱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过去春天白茫茫、秋天水汪汪的凄凉景象不见了,眼瞎春天绿油油、初夏麦浪滚滚,使(shǐ)我感受到农业前景广阔,农业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齐民27号”及其(jíqí)配套技术体系,不仅(bùjǐn)证明了“盐碱地上能高产”,更展现了我国农业科技(kējì)工作者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决心与(yǔ)智慧。它是一粒改写历史(lìshǐ)的“金种子”,预示着随着更多适应盐碱地的良种扎根,中国的粮食安全根基将筑得更牢,国人的饭碗里将盛满更多优质的“中国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柏臣表示(biǎoshì):“社会价值巨大!从滨州到淄博至黄淮海地区,很多的(de)盐碱地通过品种的提高,把地的产量提高上来,极大增强了农民信心。山东(shāndōng)‘齐民27号(hào)’在黄河三角的巨大成功,对全国盐碱地育种工作具有显著的提升、促进作用和(hé)重要的借鉴经验。”
“金种子”改写盐碱地产粮史——“齐民27号”创黄河三角洲亩产1200斤奇迹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