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科举史上的唯一进士罗以纯
嘉禾科举史上的唯一进士罗以纯
嘉禾科举史上的唯一进士罗以纯
在湖南嘉禾的历史长河(lìshǐchánghé)中(zhōng),有一位传奇人物熠熠生辉,他(tā)便是罗以纯。自明代崇祯十二年(1639年)嘉禾建县,历经明清两代270多年的114次科举考试,罗以纯是全县唯一考中的进士。这个“唯一”的桂冠,让他在嘉禾历史长卷(chángjuàn)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科举制度作为(zuòwéi)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考试(kǎoshì)体系层层递进,筛选极为严苛。明清时期,最高规格(guīgé)的殿试堪称“千军万马过(guò)独木桥”,能从中脱颖而出获得“进士”身份者,皆为万里挑一的顶尖人才,其含金量堪比现代(xiàndài)高考状元。嘉禾两百余年才诞生一位进士,足见这份荣耀来之不易。
罗以纯,字粹(zìcuì)庵,出生于富乐乡(今石桥镇仙人桥村)。史料记载,他自幼嗜书如命,为人诚实,对师长敬重有加。其启蒙老师罗僶(mǐn)同样颇具传奇色彩。罗僶出身书香门第,天资聪慧,十四岁(shísìsuì)便考取秀才。然而命运多舛,十五岁(shíwǔsuì)时父亲(fùqīn)遭人刺杀。少年罗僶强忍丧父之痛,蛰伏十年,最终(zuìzhōng)与姐姐、侄子联手,在闹市中手刃仇人,演绎(yǎnyì)了现实版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此后,罗僶悉心教导罗以纯,以坚韧品格与渊博学识,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罗以纯的科举之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雍正(yōngzhèng)十三年(shísānnián)(1735年),他在(zài)乙卯(yǐmǎo)科考中取得副榜成绩,初露锋芒;乾隆三年(1738年),于戊午科乡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举人;直至乾隆七年(1742年),在壬戌科殿试上荣登进士榜,位列(wèiliè)第三甲。从副榜到举人,再到进士,他用七年时光,书写了嘉禾科举史上的最高荣耀。
高中进士后,罗以纯获朝廷(cháotíng)重用。乾隆(qiánlóng)十四年(shísìnián)(1749年),他赴任辰州府教授一职。辰州府大致涵盖今湖南省怀化市北部地区,而“教授”作为正(zhèng)七品官员,主管一府文化教育事务,掌管府学,主持生员考试与教导工作(gōngzuò),相当于现代地级市的“教育局局长”兼学术权威。
在辰州府任职期间,罗以纯治学严谨、诲人不倦。他秉持“文行兼修”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xuéshēng)既钻研文化知识,又(yòu)注重品德修养,对(duì)所有学生一视同仁(yīshìtóngrén),耐心栽培。因其卓越才能,深得辰州知府赏识,被委以掌管虎溪书院的重任。
在(zài)虎溪书院执教的五年间,罗以纯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日夜不倦地为学生传道授业。在他的悉心培育下,众多学子学有所成,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他如同辛勤的园丁,在湘西(xiāngxī)大地播撒知识与(yǔ)德行的种子(zhǒngzi)。
令人惋惜的是,罗以纯最终在(zài)任上耗尽心血,溘然长逝。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热爱的教育事业,用生命(shēngmìng)诠释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谛(zhēndì),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守在教育岗位,为辰州(wèichénzhōu)文化教育事业燃烧到最后。
罗以纯师从传奇,自身亦成就传奇。他从湘南小村(xiǎocūn)出发,凭借勤奋苦读与过(guò)人天赋,登顶科举巅峰;功成名就后,又投身教育,以严谨正直、无私奉献的(de)精神,培育无数人才。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史诗,更彰显了尊师重道、兴学育才、鞠躬尽瘁的精神光芒,永远闪耀在嘉禾(jiāhé)的历史(lìshǐ)天空中。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guǎngbōdiàntái),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jiù)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kāngjùnzhēn) 雷蕾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